您好!欢迎访问上海测维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网站!
客服热线:

4007116930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倒置生物显微镜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倒置生物显微镜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更新日期:2025-07-30  |  点击率:19
  倒置生物显微镜是一种专为观察培养皿、培养瓶等容器内活体细胞或组织设计的显微镜,其核心结构特点如下:
 
  1. ​​物镜与照明系统的倒置布局​
 
  ​​物镜位于载物台下方​​:与常规正置显微镜(物镜在载物台上方)不同,倒置显微镜的物镜安装在载物台下方,直接对准培养容器底部(如培养皿、培养瓶的底面)。这种设计避免了传统正置显微镜因物镜与样品距离近而难以观察较厚容器(如培养皿)的问题,尤其适合观察高培养皿中的细胞。
 
  ​​聚光镜位于载物台上方​​:照明光路与成像光路方向相反——光源发出的光线先通过聚光镜聚焦到样品(培养容器底部),再经物镜收集并成像。这种“自上而下”的照明方式更适合观察培养容器内的样品。
 
  2. ​​长工作距离物镜​
 
  物镜的工作距离(物镜前端到样品表面的距离)显著长于正置显微镜(通常为2-4mm,甚至可达10mm以上)。这一设计避免了物镜与培养容器(如厚壁培养皿)的物理接触,防止压碎样品或污染镜头,同时允许在物镜与样品之间放置辅助设备(如温控载物台、CO₂培养箱模块等)。
 
  3. ​​适配培养容器的载物台​
 
  载物台通常为开放式设计,可容纳不同规格的培养皿(如35mm、60mm、100mm)、培养瓶或多孔板(如96孔板)。部分型号配备机械载物台,支持X/Y轴精确移动,便于观察不同区域的细胞。
 
  载物台可能集成温控、CO₂/O₂气体控制模块(与外部培养箱联动),以维持细胞培养的生理环境(如37℃、5% CO₂)。
 
  4. ​​专用聚光镜系统​
 
  聚光镜位于载物台上方,通常具备高数值孔径(NA)和长工作距离,确保光线能均匀覆盖培养容器底部(尤其是大直径培养皿)。部分型号支持相差、暗场等特殊照明方式,增强细胞结构的对比度。
 
  5. ​​成像与观察系统​
 
  目镜与物镜组合实现放大成像,部分型号配备摄像头接口,可将图像传输至显示器或计算机,支持数字记录和分析(如细胞计数、形态分析)。
 
  可选配荧光附件(激发滤光片、发射滤光片、分色镜),用于观察荧光标记的细胞(如GFP、RFP标记的转基因细胞)。

 
  倒置生物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倒置显微镜的光学原理与正置显微镜类似,均基于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放大,但其光路方向和照明方式因倒置布局而有所调整,核心流程如下:
 
  1. ​​照明光路(自上而下)​
 
  光源(如卤素灯、LED)发出的光线经聚光镜聚焦,形成高强度的平行或锥形光束,垂直照射到培养容器底部的样品(如细胞层)。
 
  若使用相差或荧光观察,聚光镜会配合相应的滤光片组(如相位板、激发滤光片)对光线进行调制,增强特定结构的对比度。
 
  2. ​​成像光路(自下而上)​
 
  样品(细胞)反射或透射的光线进入位于载物台下方的物镜,物镜将其放大并形成初级实像(中间像)。
 
  初级实像再经目镜(或摄像头)二次放大,最终被人眼或传感器接收,形成放大的虚像或数字图像。
 
  3. ​​关键光学特性​
 
  ​​分辨率​​:由物镜的数值孔径(NA)和照明波长决定,倒置显微镜的长工作距离物镜通常NA较低(如0.3-0.7),因此分辨率略低于正置显微镜,但足以满足细胞级观察需求。
 
  ​​对比度​​:通过相差、暗场或荧光技术提升。例如,相差显微镜利用细胞内部折射率差异,将不可见的相位差转换为可见的亮度差,无需染色即可观察活细胞形态。
 
  4. ​​特殊功能扩展​
 
  ​​相差成像​​:聚光镜和物镜内置相位板,通过调制光线相位增强细胞轮廓和内部结构(如细胞核、线粒体)的对比度。
 
  ​​荧光成像​​:激发滤光片选择特定波长的光激发荧光标记物,发射滤光片阻挡激发光并仅允许荧光信号通过,分色镜反射激发光、透射荧光,实现特异性标记观察。
 
  ​​温控与气体控制​​:载物台集成传感器和反馈系统,与外部培养箱联动,实时调节温度、湿度、CO₂浓度,确保细胞在接近生理条件下被观察。
 
  总结
 
  倒置生物显微镜通过倒置布局(物镜在下、聚光镜在上)、长工作距离物镜和适配培养容器的载物台,解决了传统正置显微镜难以观察培养皿内活细胞的痛点。其工作原理结合了光学放大与特殊照明技术(如相差、荧光),成为细胞生物学、药物研发、组织工程等领域研究活细胞动态行为的核心工具。
扫一扫,关注微信
地址:南蕰藻路408号栋霖科技园 传真:021-65465201
©2025 上海测维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13004623号-2